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在宋史《奸臣传》里,有蔡京、秦桧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奸臣,也有吕惠卿这样反复背叛的小人,但奸臣里面排名最靠前的却是蔡确。

宋史都是元朝人编的,元朝编修史书是根据已有史籍进行整理,最后汇总而成的,北宋的人物到了南宋都已经有了官方定论,元朝就拿来主义直接用了。

南宋这个朝代啊,富国强兵还我河山他不行,搞****他却很拿手。

奸臣蔡确其实一点儿也不奸,罢任首相后,蔡确先后出任陈州、安州等地知州,新法尽废,仕途失意,自知无力回天的蔡确在地方上倒也落了个清净,不再去管朝中的纷争。

身处江湖之远的蔡确没想到庙堂上的锅还会从天而降,元佑四年四月,汉阳军知军吴处厚上疏弹劾蔡确写诗讽刺朝政,说蔡确诗句是把高后比作武则天,包藏祸心。

吴处厚是谁呢?这个人原本曾是蔡确的老师,蔡确年轻时师从吴处厚学习写赋。后来蔡确官做得越来越大,吴处厚给蔡确写信想让提拔提拔自己但蔡确没有回应,两人逐渐交恶。

再后来首相王珪推荐吴处厚进入馆阁任职,宋代当阁臣那可是千载难逢的提拔的好机会,但在蔡确的反对下,吴处厚没能进入馆阁,这下子吴处厚彻底恨透了蔡确。

再后来吴处厚外放到汉阳军主政一方,因为汉阳军属军州,需要部队戍守,但时任安州知州的蔡确再次拒绝派遣部队,从中央到地方几次结仇,吴处厚得知蔡确这几首诗后如获至宝,马上添油加醋告到朝廷,等死吧你蔡确。

奏疏报到朝廷,立即引起了朝中谏官的极大兴趣,在查阅了蔡确诗句后,谏官梁焘、刘安世提出,蔡确诗句影射朝廷,其心可诛,应当予以严惩。

那么蔡确到底写了些什么呢?获罪的诗篇共有十首,全部都是绝句,全部列出的话篇幅太长,我就重点拣里面争议最多的几句写一下,大家也看看到底是不是诽谤。

矫矫名臣郝甑山,忠言直节上元间。钓台芜没知何处,叹息思公俯碧湾。

蔡确在诗里引用了一段典故,唐朝有个大臣叫郝处俊,因为继承了祖上甑山县公的爵位,又被人称郝甑山。郝处俊在朝中任职时唐高宗李治在位,对就是武则天她老公李治。李治晚年身体病重,便委托武则天代为处理朝政,唐高宗上元三年李治实在是病入膏肓,也不知道犯了什么迷糊想要让位给武则天,让她到朝堂上担任摄政王。

郝处俊时任中书令就是唐朝的宰相,强烈反对武则天摄政,使得武则天在李治生前没能更进一步。

为什么蔡确会突然写到郝处俊呢?因为当时蔡确任职的安州(今湖北德安县),就是郝处俊的老家,就像我们到了河南汤阴一定要去瞻仰瞻仰岳飞,怀念一下岳飞一样,蔡确到了唐朝名臣的老家,怀念一下前朝名臣,很正常。

蔡确是科举考试中进士一路做到的宰相,这种政治家都是兼职的文学家,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怀念之情,也很正常。

由于蔡确是在游览安州一个叫做车盖亭的小郊外时写下的诗句,此案又叫“车盖亭诗案”,案发之后,面对地方上的吴处厚和谏官梁焘、刘安世的奏疏,高后其实一开始也是拿不定主意,就在高后犹豫的时候,梁焘带来了一个消息,早前被贬官外放的刑恕报告,诗句就是蔡确仗着拥立哲宗的功劳在诽谤高后。

刑恕神宗元丰年间蔡确的心腹,神宗驾崩,由于神宗生前未立太子,当时高后的其他儿子也都已成年,对哲宗的皇位形成威胁。刑恕与蔡确等人都支持神宗儿子哲宗即位,哲宗即位之后,高后垂帘听政,刑恕认为自己拥立有功却没得到晋升,便心生怨恨,上疏请求提高哲宗生母朱太妃的后宫地位。

但是不巧了,神宗是有正宫皇后的,当时高后是太皇太后,神宗正宫向皇后成为向太后,哲宗生母朱太妃即使生了皇帝,后宫的长幼尊卑不能乱,只能是太妃。

也就是说排在朱太妃前面的一个是太皇太后一个是皇太后,朱太妃想要更进一步,要么太皇太后再见,要么皇太后再见。

妄议后宫规矩的刑恕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,很快被赶出了朝廷,要说这一切都是刑恕自作自受,可他却恨蔡确不替自己说话拉一把,从此恨上了蔡确。

车盖亭诗案案发之后,刑恕告诉梁焘,当初蔡确就是凭着拥立之功没把太皇太后放在眼里,现在写诗讽刺就是他内心真实写照。

梁焘把刑恕的言论原原本本的汇报给了高后,高后听后勃然大怒,好哇你个蔡确,对老身一直有意见对吧,那就再给你贬的远远儿的,永远都不用回来了。

当时朝廷里执政的已经是旧党,按说处理蔡确这样一个新党党魁根本就是小事儿一桩,可没想到高后决定要严惩蔡确后,居然引起了不少反对声音。

苏轼首先上疏反对贬谪蔡确,也许是当年自己吃了因言获罪的苦,苏轼对这个昔日的政敌采取了坚决的对事不对人的态度,建议朝廷问罪但是由高后亲下手诏宽大处理,表明态度但不要过分打击。

苏轼能想得开,那是因为他不是当事人,当事人高后的怒火可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劝解的了的,在高后的授意下,蔡确先是被革去安州知州职务贬为光禄卿,接着又被贬到新州(今广东新兴县)。

蔡确一个新党骨干被贬,按说对于旧党把持的朝廷没什么影响,可不想就是因为蔡确被贬,引起了旧党的再一次大分裂。

原本蜀洛朔三党互相攻击时,宰相集团还能控制局面,可到了车盖亭诗案时,朝廷上已经明显出现了旧党内部巨大的分歧。

宰相范纯仁明确反对将蔡确贬到岭南,劝高后不要搞文字狱;御史中丞李常、中书舍人彭汝砺也都反对朝廷对蔡确的处罚,彭汝砺甚至把贬谪蔡确的词头都给封还了,爱谁谁,别让我参与文字狱。

反新法不彻底,就是彻底的不反新,旧党在一次次的斗争中,终于走向了极端,在范纯仁等人反对贬谪蔡确后,谏官们开始了对范纯仁的疯狂攻击,弹劾范纯仁与蔡确结党。

范纯仁是范仲淹的儿子,以他的个人品格当时的朝廷里还真没人配跟范纯仁结党,看透了这个垃圾朝政的范纯仁萌生去意,于是自请罢相,离开京城。

范纯仁罢相之后,御史中丞李常、中书舍人彭汝砺也都被罢官外放,其他为蔡确鸣不平的官员很多也被罢官贬谪。终于,车盖亭诗案以蔡确被贬谪岭南,宰相范纯仁、御史中丞李常等一大批中央高级领导被贬出京而结束。

自车盖亭诗案开始,北宋高层再无国家和公心,从此只剩下无休无止的党争,党同伐异至死方休,一直持续到北宋灭亡。

而曾经的首相蔡确,在被贬新州之后,旅途的颠沛流离和岭南的凄风苦雨,加上内心的挫折惆怅,三年后郁郁而终。


页面连接:http://www.matcon-cone.com/book_0_zhppb/ppfczhfc.html

红薯小说网 星空小说网

首页 目录 +惊喜 末页

百书楼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